3月24日,在我院第三审判庭,又一起“缺席”被告的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开庭。 坐在审判席上的林法官,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经历这样的“缺席”审判。尽管案件的标的只有2万元,但由于联系不上被告,案件只能采用普通程序进行审理。从1月7日起诉到开庭,张涛已经足足等了78天。即使法庭宣判张涛胜诉,案件生效进入执行程序,还要再等75天。 被告人缺席审判,在我院民间借贷案件中占比达70%之高。被告人一旦缺席,法官在案件事实认定上就会存在困难,甚至会延长审理周期。 前不久,70岁老人陈树根也经历了一次这样的审判,他把自己认识多年的朋友给告了。虽然被告席上空无一人,但陈树根还是一五一十的和法官诉说自己借钱的经过。2009年,陈树根夫妇把自己省吃俭用的近三万元分批借给邻村朋友刘银花,利息按月利率10‰计算。在他们夫妻俩看来,刘银花在村里口碑挺好,挺有财力,不至于赖他这笔钱。不料陈树根钱还没拿回来,同村75岁老汉张长寿又把刘银花告上法庭,要求归还一万四千元欠款。而这一次,刘银花再次缺席。刘银花还不出钱的事情在村里闹着沸沸扬扬,很多被借了钱老人缠着她,问她讨债。 虽然陈树根和张长寿最后都打赢了官司,但是要拿回这笔钱,还存在诸多困难。 近年来,由于中小微企业发展所需,拥有大量闲散资金的普通民众在高额利率回报的刺激下,不断涌入借贷市场,风险防控难度进一步加大。据统计,2015年,我院共受理民间借贷案件775件,收案标的额总计2.19亿元,同比分别增长47.9%和97.30%。 “为了获取稍许利息,不少农民铤而走险,将养老钱甚至“棺材本”全部借出。即便法院支持其诉讼请求,要拿回这笔钱还要费些周折,实在得不偿失。”林法官表示。
|